该方案概述了针对设计任务,需建设一个年产能为铜质件镀银的车间,并选用氰化镀银技术。由于铜质件表面较为粗糙,因此经过处理后,将采用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氰化镀银工艺。在经过除油和酸洗处理后,还需进行特殊的前处理步骤,即预镀或预镀银,这样才能确保与基体金属之间形成牢固的结合。接下来依次进行镀银操作,随后实施铬酸钝化处理,再进行去膜处理,然后进行亮化处理,最后浸泡在防变色剂中进行保护。工艺确定之后,要依照选定的工艺和年生产计划,开展工艺的制定和核算工作。工艺的制定涉及工艺路线的明确,各个步骤所使用的工艺参数,以及各个步骤镀液维护的监管。需要挑选和计算各个步骤所使用的镀槽的规格和数量,还要选定车间需要的主要装置等。选择好设备并完成计算之后,要绘制设计车间的平面图,确定工艺流程的布置方案,同时还要设计镀槽的具体图纸,最终对整个设计工作进行评价。,需要先明确制作步骤,先挂上工具,接着用有机溶液去除油污,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再实施化学除油,用热水进行清洗,进行化学抛光,流过清水,进行活化处理,使用1比2的盐酸溶液,流过清水,预浸入银液,进行卤素清洗,镀上一层银,回收剩余材料,流过清水,进行铬酸盐钝化,流过清水,用浓氨水去除膜层,进行清洗,实施增亮处理,流过清水,用去离子水清洗,进行干燥,浸入防变色剂,再次干燥,最后进行质量检验。三氯乙烯归类于含碳氢化合物溶剂,性能突出在于去油能力强且无易燃性,常温下使用,去油时间仅需三至五分钟。工件需保持干燥,同时环境温度要适宜,否则三氯乙烯会分解出盐酸和具有强烈毒性的光气。若在容器顶部安装蛇形冷却管道,就能防止其挥发到空气中,冷凝液会回流至容器内,当取出零件时,其移动速度须控制在每分钟三米以下,避免蒸汽被带出。需将温度提升至九十摄氏度,并进行十分钟烘干处理。在升温状态下进行,能够促进皂化和乳化过程,提升去油效率,同时,随着热度上升,洗涤剂溶解度会增强,这对清洁效果和延长除油液效用都很有帮助,不过,温度过高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因此需将温度维持在60至80摄氏度范围内。标准的化学去油流程规定如下:,-20g/L的溶液,-20g/L的溶液,-20g/L的溶液,使用LOP—10型乳化剂1-3g/L,在60至70摄氏度的温度下,处理时间为3分钟,首先用80摄氏度热水进行一次清洗,因为热水对去除碱液、乳浊液以及硅酸盐效果显著,不需要外部电源,仅通过化学腐蚀作用对工件进行抛光化学抛光的做法是这样的:用四十毫升硝酸,六十毫升冰醋酸,五克重铬酸钾,还有三克氯化铜,在五到某个时间范围内进行操作,需要分几个步骤,包括活化处理,电镀过程,回收环节,以及热水清洗之后,都要执行清洁程序,目的是去除附着在工件表面的液体残留,水洗的时候可以选用连续流动的水冲洗,或者采用三级逆向流动的漂洗技术。电镀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使用氰化银溶液,其浓度为3到5克每升,同时加入氰化钾,浓度在75到90克每升,以及碳酸钾,浓度范围是5到10克每升,整个过程中保持温度稳定在18摄氏度左右,阴极电流密度控制在2安每平方分米,电镀时长为20分钟,通过连续过滤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阴极电流密度,该工艺步骤具体为,采用氰化银溶液,浓度调整为25到35克每升,氰化钾浓度设定在35到45克每升,碳酸钾浓度在15到30克每升之间,对于废液处理和漂洗水中的银元素,必须想办法进行回收利用。含氰废水里的银,在空气流通环境中,慢慢投入足量盐酸,让银离子完全变成氰化银沉淀物,溶液变得清澈,需要反复清洗才能再次使用,加酸操作务必谨慎,避免剧毒的氢氰酸气体逸散出来,漂洗水可以通过电解法处理,选用钢片充当正负电极,保持电极间距离小,施加电流密度进行电解,析出银层后用硝酸溶解,再进行提纯加工在银层表面会沉积一层铬酸盐保护层,这种处理适用于质量要求不高的电气连接部件或部分装饰用途的物件,无光泽的镀银制品必须完成铬酸盐腐蚀、氨水抛光以及化学稳定化这三个核心工序,腐蚀工序中采用CrO3浓度为30至60克每升,NaCl溶液浓度为1至每升,操作时长为5至10秒,此时银表面会形成一层松散的黄色薄膜,该薄膜由AgCl等物质构成,在表面凹陷位置较厚,而在凸起部位则较薄。在氨水溶液中溶解膜层,采用高浓度氨水或1比1氨水,浸泡过程中除去了黄色膜层,使银层显得光洁而平整,表面十分光滑,化学钝化时使用重铬酸钾浓度为10至15克每升,硝酸浓度为10至15毫克每升,处理时间为10分钟,重铬酸钾浓度为25至35克每升,pH值在3至4之间,处理面积为每平方分米(A/dm2)对应时间为1分钟,几乎不会对银层的外观造成影响,同时也不影响接触电阻和钎焊性能,整个过程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微量硫醇类物质,350摄氏度,浸泡三分钟。二、二、十四号废水处置废水中关键成分是氰化物和铬①含氰废水处置:借助次氯酸钙将氰离子氧化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初始阶段在PH值十至十一进行初步氧化,随后